有机硅材料是一种带有硅元素的高分子化合物材料,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有机硅材料的基本结构单元由硅氧(Si-O-Si)链节构成,侧链通过硅原子与其他有机基团相连。因此,在硅产品的结构中既含“有机基团”,又含有“无机结构”,这种特殊的组成和分子结构使其集有机物特性与无机物的功能于一身,独特的分子结构赋予了有机硅材料优越的性能,主要体现在:粘结密封性、耐高低温、耐候性、电气性能、生理惰性和界面性能(如疏水性、润滑性、消泡性等)。自1943 年道康宁公司在美国建成世界第一个有机硅工厂以来,有机硅材料工业已经历经近 80 年的发展历程,由于它具有一系列的优异性能,迄今已发展成为技术密集、在国民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的新型精细化工体系,是合成材料中最能适应时代要求、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
有机硅是一类形态多样、品种繁多、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高性能化工新材料。良好的物化性质使其能够应用于密封、粘合、润滑、涂层、表面活性、脱模、消泡、抑泡、防水、防潮、惰性填充等;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气、化工纺织、食品医疗、日化、建筑等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机硅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世界能源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作为非石油路线的化工新型材料,有机硅愈加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 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及产量都占全球的 50%以上,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消费市场,2020 年消费量占全球的 50%以上。根据全国硅产业绿色发展战略联盟(SAGSI)数据,我国有机硅产量由 2016 年 90 万吨增至 2021 年 139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9.1%。有机硅材料被大量应用于半导体、新能源车、5G 等产业,随着这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机硅产量也将进一步增长。预计 2022 年产量将达 148 万吨。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有机硅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目前我国有机硅材料市场上主要企业有道康宁、宏柏新材、东岳硅材、康鹏科技、江瀚新材、润禾材料、集泰股份、回天新材等。
服务优势:道康宁公司提供增强性能的解决方案,满足全球25,000多家客户的不同需求。
市场布局优势:道康宁公司在全球拥有45个生产基地及仓储设施。在国内,截至目前,道康宁分别在北京、广州、深圳、成都、香港和台北设有6个办事处,并在张家港和上海建有2个主要生产基地和1个商务技术中心,不仅为全国各地的客户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还将全球领先的有机硅产品、服务以及生产技术逐步带入中国。
研发优势:道康宁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约占销售额的4-5%,并在全球拥有5,000余项有效专利。
产业链优势:公司拥有全球产量最大的含硫硅烷(含固体硅烷)生产线,并通过产业链延伸,建成了“硅块-氯硅烷-中间体-功能性硅烷-气相白炭黑”的完整绿色循环产业链。
产品优势:司通过长期研发,在国内还率先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特种含硫硅烷产品,其工艺和产品性能优于国内企业标准,长期稳定供货于全球十大轮胎知名企业。
经济效益优势:通过硅烷生产链的闭锁循环,公司不仅免除了对氢气和氯气的采购需要,提高了物料使用效率,也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排放,实现了更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管理优势;公司形成了从基础原料工业硅到三氯氢硅、γ1、γ2等中间体,再到含硫硅烷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实现了对产品品质和成本的有效管控。
规模优势:公司是我国有机硅行业中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规模优势显著。根据《中国硅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的统计,按聚硅氧烷产能计算,公司位列有机硅行业全球前十、中国第四。
产品优势: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硅橡胶、硅油、气相白炭黑等各类深加工产品共120多种规格。
客户优势:与下游众多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广州市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郑州中原思蓝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经贸委首批认定的三家硅酮结构胶生产企业,此外还有天赐材料(002709.SZ)、回天新材(300041.SZ)、硅宝科技(300019.SZ)、集泰股份(002909.SZ)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
研发优势:公司的技术创新由研发技术中心承担,中心下设有四个研发组、工程技术中心和分析中心,四个研发组分别主要负责显示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及电子化学品、医药产品和农药产品的研发工作,分析中心负责产品质量跟踪检测工作,工程技术中心负责有机硅材料的研发工作以及产品生产路线的工业化放大和重大项目的研发工作,参与和指导生产型子公司从事现有技术改造项目。
管理优势:公司建立了一系列制度从科研项目立项、管理、考核、奖励和专利申报等多方面进行管理激励。
人才优势: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222名研发人员,占发行人员工整体的17.55%,超过40%的研发人员具有10年以上研发经验。
专利优势: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已获得90项专利授权,并通过技术保密制度和技术保密协议,对自身的核心技术形成全方位严密的专利保护。
客户优势: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严格的EHS和质量保证体系、稳定优良的产品品质和良好的交货记录顺利通过全球范围内众多行业龙头客户严格的供应商体系审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研发优势:现设有“湖北省功能性硅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省级研发平台2个,以及与武汉大学有机硅化合物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成立“功能性硅烷应用技术中心”校企合作研发平台1个。
团队优势: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注重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不断完善创新管理和激励制度,打造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先后吸引了归国博士在内的多名高科技人才的加盟,组建了一支高素质创新研发技术团队。
专利优势: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经获得法律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共计60件,为企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品优势:公司的产品主要有硅烷偶联剂和交联剂,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硅烷产业链,涵盖含硫硅烷、氨基硅烷、乙烯基硅烷、环氧硅烷、酰氧基硅烷、硅烷交联剂及硅烷衍生物等13个系列100多个硅烷品种。无论从销售量,还是产品的品质,在国内外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特别是绿色含硫硅烷、氨基硅烷、乙烯基硅烷等主导系列产品,在国内、国际占较大的市场份额,产品品质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质量优势:司重视产品质量,设有专门负责质量体系的机构,以保证公司各质量要素的控制程序运转良好。公司依靠高质量的产品、持续的质量控制措施、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可靠的技术支持服务,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信任关系。公司通过了多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如德国TUV认证机构的IS09001、IATF16949、IS014001和IS045001等四大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技术研发优势:公司拥有一支稳定的由国际复合型有机硅人才为科研领头人、以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专科学历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骨干的研发人才队伍,已形成了“一体两翼”的研发基地布局,即以总部润禾研究院为主体,按照公司发展战略做好研发产品、研发投入规划并组织实施,德清润禾有机硅新材料省级企业研究院和宁海润禾环保型织物整理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为两翼,按照各自专业方向,始终紧密围绕“市场和客户需求”开展具体科研创新。其中,浙江润禾有机硅新材料研究院先后被湖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授予“湖州市市级企业研究中心”和“省级企业研究院”称号。
资质优势: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质量优势:公司产品先后进行了Bluesign、ZDHC、GOTS、Oeko-tex-100等认证并获得相应认证证书,取得了SGS、Intertek等相关产品的检测报告,同时公司持续大力培养专业检验检测的技术人员,为公司产品快速进军有机硅细分领域全球头部高端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营销服务优势:公司拥有一支专业一体化的销售服务队伍,形成了适合公司的市场开拓渠道,着眼于全球市场,以“深入市场与客户、专业一体化服务”为宗旨,能够对客户使用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与专业的分析、反馈并提出解决方案,打造“及时、专业、到位”的营销品牌,为公司的稳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资质优势:公司已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汽车行业生产件与相关服务件的组织实施ISO9001的特殊要求、GJB9001C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GB/T29490知识产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共六大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研发优势:公司自1990年设立研发中心起,先后成立了“广东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高性能环保密封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特种涂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等多个省级研发平台,参与多项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的制定。
技术优势:公司建立了大数据中心,可以实现组织内的动态信息,包括管理信息、作业信息、历史信息,以及进行“绿色原材料”的采购和统计。
人才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培养出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团结务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根据全国硅产业绿色发展战略联盟(SAGSI)数据,我国有机硅产量由 2016 年 90 万吨增至 2021 年 139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9.1%。有机硅材料被大量应用于半导体、新能源车、5G 等产业,随着这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机硅产量也将进一步增长。预计 2022 年产量将达 148 万吨。
在中国市场,我国电热元件行业起步时间较晚,但在全球产业转移的趋势下,凭借发达的产业配套能力、劳动力优势和市场优势,我国逐渐成为全球主要电热元件产销地。根据数据显示,2017-2021年我国电热元件行业收入从31.30亿美元增长至38.1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08%,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为
数据显示,2018-2022年我国锂电设备市场规模从207亿元增长到793亿元。预计2023年我国锂电设备市场规模将达1077亿元。
目前我国锂电池市场上主要企业有比亚迪、亿纬锂能、比克电池、天能股份、横店东磁、野马电池、宁德时代、珠海冠宇、国轩高科、德赛电池、欣旺达等。
近年来我国锂电池精密结构件的市场空间持续增长。根据 2022 年 12 月 GGII 的统计预测,2022 年我国锂电池结构件市场规模将达到 360 亿元左右,同比增长近一倍,其中方形锂电池结构件规模、圆柱锂电池结构件规模分别为 309 亿元和 50亿元。
随着甲醇行业的技术更新改造加速推进,我国成为甲醇主要生产国。根据数据,2022年我国甲醇产能达9947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8.84%;2022年我国甲醇产量达8306.58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6.27%。
在市场渗透率方面,随着半固态电池的技术发展和新能源汽车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半固态电池市场渗透率持续上升。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半固态电池市场渗透率为0.1%,预计2026年市场渗透率将接近5%。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菱镁矿出口量为271.1万吨,同比增长137.7%,出口金额为5453万美元,同比增长145.9%。
2023年5月我国氧化铝产量地区分布统计:华东区域占比35.21%稳居第一
2023年5月末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累计值约为3024.4万吨 同比增长11%
2023年5月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地区分布: 山东省排名第一 新疆紧追其后
2023年5月我国精炼铜(电解铜)产量当期值为109.5万吨 同比增长20.07%
2023年5月我国中厚宽钢带产量当期值为1787.8万吨 同比小幅增长
我国绝缘材料行业:特高压、新能源等下游蓬勃发展 2022年市场规模将超700亿
我国手机保护膜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生产模式变革 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400亿元
我国智能化开关设备行业技术研究进入重要发展时期 模块化、智能化将成为市场主流产品
中国高压电开关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
中国干油分配器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调研报告(2023-2030年)
中国风动工具制造行业现状深度调研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3-2030年)
中国非电网储能系统行业现状深度调研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
中国塑料异型材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3-2030年)
中国厨余粉碎机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
中国中压开关设备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3-2030年)
中国智能化煤矿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
中国固定式六氟化硫检测装置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
我国苹果醋行业现状分析 产量、消费量呈现增长态势 市场规模占果醋的比重超60%
我国板栗收获面积及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但种植、加工、创新水平和竞争力仍需提升
我国带状疱疹疫苗研发进程不断推进 未来渗透率与可及性将持续改善(附主要企业竞争优势)
我国硝酸钾行业供给国内市场消费为主 市场集中度较为分散(附主要企业竞争优势)
我国硝酸行业供应格局持续优化有效产能占比进一步提升(附主要企业竞争优势)